周兆呈:新加坡总理的执政范式

时间:2024-05-10 09:10内容来源: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:观点评论

周兆呈:新加坡总理的执政范式

借助社交媒体平台,李显龙打破了与民众沟通可能存在的中间隔层,避开政府官僚体系中经常存在的过滤,能够对民意有相对精准把握,既有专业团队的民意分析,也有自己直接的亲身体验与掌握,更让世人有机会看到他作为政治人物温和、柔软的一面,成为社交媒体平台上最受欢迎的新加坡政治家。

新加坡独立至今59年,产生了三任总理,第四任即将于5月15日接棒。

李光耀任职总理,从1959年自治邦到1990年,为31年;如果以独立的1965年为起点,也有25年。吴作栋自1990年至2004年,担任总理14年。李显龙则担任20年总理。这三位总理之间有创造,也有传承,有延续,也有革新,都有足够的执政年限,共同打造和形塑新加坡总理一职的执政范式。

所谓执政范式,意即经过数代领导人的形塑,形成明确共性特征。聚集在总理这一角色,在行之有效的权力交接机制之上,经由各自个性化的方式,强化和丰富这一职位的执政范式。李显龙总理的20年,更是在前两任的基础上,以自身优势和特色,充分挥洒,为职位投射了极为鲜明的显性特征,在新加坡民众和国际社会,尤其是华人社会中塑造出独具魅力的政治家形象:智慧、勤勉、热忱、感性。

新加坡总理职位的定位,既要“顶天”——作为政府首脑、处理国事的最高担当,又要“立地”——建基于社区的代议士,须要和基层民众打成一片,面对每五年一次的大选考验。这种定位,在可预见的将来仍将继续。这20年间,李显龙不仅是活跃于国际舞台的政府首脑,也是在社区拥有巨大人气、民众可以经常接触得到的政治人物。总理的言行、姿态和气质,成为外界和民众解读新加坡政治策略、国家治理、社会民生等宏大课题的最佳注解。

活跃于中美之间的外交范式

作为新加坡在国际舞台的实质性最高代表,总理除了处理好东南亚区域的邻国关系之外,更须要在国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国家——中国与美国之间穿梭,从第三方角度为错综复杂的大国关系建言,为新加坡争取最大国家利益。这一外交范式从李光耀时期就充分展示出来,并在国际政治格局中建立起新加坡的特别角色。在李显龙时代,仅从对这两个大国的访问频次即可管中窥豹:2005年7月,李显龙任总理后首访美国,之后多次访美,2016年在新美建交50周年之际,李显龙访美,获奥巴马总统设国宴款待礼遇。其后李显龙持续在2017年、2019年、2022年、2023年、2024年多次访问美国。

对中国,李显龙任总理后在2005年10月首次正式访问,其后分别在2006年、2008年、2010年、2012年、2013年、2014年、2017年、2019年、2023年以工作或国事形式访问中国,直至在2023年4月访华时推动双边关系定位为“全方位、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”。李显龙也成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口中所称的“来华访问最多的外国领导人之一”。

在这些频繁穿梭于中美两大国的访问行程中,李显龙多次发表对中美关系的看法,并得到两国领导人的聆听。与此同时,这20年里,他出席并发言的各种国际会议场合显著增加,包括自2010年起新加坡每年受邀以观察员身份参与二十国集团峰会,在超越前述双边访问的国际大舞台背景下,纵论大国关系和国际时局。国际上大概没有第二个像新加坡这样的小国,总理同时扮演着思想领袖的角色,与中国、美国,以及日本、印度、欧盟等在内的许多重要国家都保持着密切交往。新加坡的区域特殊地位、总理“知华通英”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,是实现这一外交范式的重要因素。数十年间,这种外交范式的基本原则没有本质变化,并且应该仍将在黄循财时代得以延续。

政治沟通范式最为彰显

从细节或微观角度看,李显龙在语言使用、媒体沟通上为总理执政范式实现的强化与提升,是民众最能具体感知和体察到的。在担任总理20年间,基于与普罗大众保持有效沟通的大原则,李显龙通过语言使用范式和媒体沟通范式的打造,成为最擅长与民众进行政治沟通、渠道最为畅通、效果最为彰显的政治领导人。

20年前,李显龙就以语言优势制造了一个现象级的话题事件:2004年5月就职前访问中国,与中国时任副总理吴仪用华语闲聊,更以“高处不胜寒”迅敏地回应吴仪“步步高”的祝语,意带双关的妙语,背后蕴含的语言和文化底蕴,是一种随机却又自然而然的输出。李光耀曾专门就此事接受访谈,说明华文的使用对维持新中两国密切关系的重要,同时政府计划栽培的华文精英,必须对中国历史、文学和文化有所认识。

我记得1995年采访李显龙以副总理身份,率团访问苏州工业园区及召开双边合作理事会,与中国时任副总理李岚清举行会谈时,在前面英语开场白之后,也是非常自然地转换语言频道,双方轻松而亲切地沟通,气氛十分融洽。李显龙在2006年国庆群众大会华语演讲时,还特意引述了李岚清的顺口溜“自己不受累、家庭不受罪,减少医药费、有益全社会”来鼓励民众照顾自身健康,注意保健。一以贯之的多语能力,成了对内对外都有效的语言优势。

国庆群众大会演讲是新加坡总理展示语言使用范式,与全国民众对话沟通、政策宣示的最重要平台。自1966年第一次开始的年度国庆群众大会,总理使用马来语、华语、英语三种语文演讲,就成了标配,也彰显新加坡国语、人口比例、官方语言的特色。李显龙对三种语文的娴熟,演讲技巧的动情,借助新媒体工具的呈现技巧,更在过去20年间圈粉无数,尤其是华语世界。电视屏幕上李显龙每次切换语言时,都必不可少地端起茶杯喝一口水。这杯子被戏称为“语言魔术杯”,“新加坡总理喝一口水换一种语言”的词条,曾冲上中国的微博热搜榜。

演讲中多语言和文字本身的技术性使用,是达致沟通的有效渠道。国庆群众大会中唱新谣《细水长流》、去年底行动党大会、今年五一劳动节集会在内的多种场合演讲中,李显龙多次情难自已、眼含泪光,场下包括场外受众为之动容,语言背后的态度:真诚与真性情才是最为直击人心的。

新媒体沟通范式跨越地理疆界

语言是为了沟通与传播,多种语言范式的优势,与媒体沟通范式可谓相辅相成、相得益彰。历任总理对传统媒体的重视无需多言,语言范式在新媒体的沟通范式下,跨越地理疆界,在内外部受众中得到广泛传播,并赢得认同与赞赏,间接为国家形象和国家好感度加分。

李显龙执政期,紧紧伴随社交媒体的兴起波峰——2004年担任总理,脸书创立于2004年,YouTube在2005年创立,推特(现改称X平台)创立于2006年,中文社交媒体世界的微博创立于2009年,微信创立于2011年,小红书创立于2013年,抖音创立于2016年,2017年推出TikTok。中英文社交媒体横空出世,全球媒体格局发生剧烈变化,改变了传播格局与政治沟通模式。

李显龙在2012年就开设脸书账号,上至国家大事、下到生活点滴,都积极与民众分享,巧妙带入自身观点。借助社交媒体平台,他打破了与民众沟通可能存在的中间隔层,避开政府官僚体系中经常存在的过滤,能够对民意有相对精准把握,既有专业团队的民意分析,也有自己直接的亲身体验与掌握,更让世人有机会看到他作为政治人物温和、柔软的一面,成为社交媒体平台上最受欢迎的新加坡政治家。

不仅仅在新加坡,搜索华文世界中的社交媒体视频对李显龙的关注情况,无论是视频数量、话题范围,还是讨论热度、评价点赞,他都是在中国社交媒体中占据极高人气的外国领导人之一。但凡涉及民生课题、社会保障、人才培养、廉洁与政府治理、国际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,李显龙的发言、观点,或严肃,或幽默,都能在华语的网络受众中得到极高关注,引起共情和赞赏。国庆群众大会演讲的视频,更是成为中文网络世界里广泛传播的素材,经常得到数以万计的点赞或转发。

新加坡总理的执政范式,在李显龙20年间的形塑中,既有刚硬的一面,也有更多的柔性平和。无论是职位定位、权力交接,还是外交、语言或政治沟通,形塑出的总理执政范式,背后其实折射的是新加坡体制、政府与民众的关系以及政党的执政目标。在5月15日之后,人们有理由期待,在IG里弹着吉他、喜欢摇滚的新任总理黄循财,在前三任总理的执政范式基础上展示才干,让新加坡人民拥有充满活力、富足美好、在区域和国际更具影响力的国家。

(作者是上市公司高管、新加坡江苏会会长)

热度: ° |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。
赞一下
(0)
0%
赞一下
(0)
0%
相关栏目推荐
推荐内容